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虚拟现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Virtual Reality)
理学学科组组长:朱道玉 专业负责人:李进明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主流的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较强的软件工程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能够从事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系统维护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研发与测试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责任感强,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一)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文化科技素质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专业素质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具有软件项目策划与用户需求分析、软件框架设计、代码编写,软件开发与测试,项目文档编写、帮助客户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及软件版本更新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的主流建模方法和软件工具;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工作的基本素养;熟悉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遵循软件研发与测试规范、工具及技术;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前沿理论和应用前景;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初步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社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类软件研发与测试方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守时、踏实、耐心,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规范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这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
5.身心素质
具有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
具有扎实的外语和良好的文字功底,具备非常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语言,掌握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的知识,具备对各种软硬件环境搭配的深刻理解。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一定的文学、哲学、艺术、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一定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数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4.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数字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相关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三维图像处理技术、python程序设计、Unity基础、HTC Vive VR游戏设计、设计模式、创新创业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专业能力
1.职业基本能力
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较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具有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
(1)基础核心能力:
具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代码编码、职业沟通、团队协作、自我管理等基础核心能力。
(2)拓展核心能力:
具有主动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的拓展核心能力。
(3)延伸核心能力:
具有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等延伸核心能力。
(四)其它能力
具备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中、外文语言运用能力,具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具有建设开发队伍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具有了解软件研发与测试专业前沿理论和应用前景的能力。
(五)职业证书
可获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普通话证等资格证书。
(六)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附后)
三、修读要求
(一)学制学位学分
学 制:4年(弹性学制:3-8年) 学 位:理学学士
学 时:2420学时 学 分:158学分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的必修课、选修课构成。
(一)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32.91%)
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
1.通识必修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英语、公共体育、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基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军事理论。
2.通识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包括“人文与地方文化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审美类”、“体育健康类”、“教师教育类”、“外国文化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类”等十大类。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至少选修10学分。学生需选修“人文与地方文化类”、“艺术审美类” 、“体育健康类” 、“创新创业类”、“四史类”至少各1个学分。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折合和冲抵通识选修课学分。
(二)学科课程(占总学分的10.13%)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三)专业课程(占总学分的36.08%)
1.专业基础课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2.专业方向课(必修)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Unity应用项目开发、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虚拟现实概论、创新创业基础(三)。
3.专业方向课(选修)
Python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HTC Vive VR游戏实战、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开设3dMax)、设计模式、工程数学、计算机专业英语、数据分析等。
(四)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48.73%)
1.课程实践
德育课程实践、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实训、体育课程实践、美育课程实践、劳动课程实践。
2.实践环节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实习/实习支教、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实验教学、实习实训。
3.创新创业
论文或文学艺术作品发表、专著、编著或译著、发明及专利、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课外科技活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培训、创业训练、创业竞赛、创业实践。
4.素质拓展
外语能力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类培训(证书)、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文体比赛、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虚拟现实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图形学基础、Unity应用项目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