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对口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Network Engineering
工学学科组组长:李振武 专业负责人:于继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网络工程专业思想与工程意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与方法,综合运用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从事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分析与测试、运维与开发或者其他IT相关的工程实践,具备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能够在信息技术企业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或管理部门,独立胜任网络工程师或其他IT工程师岗位职责与要求的技术或技术管理人员。
上述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五个子目标:
l 子目标1 能够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
l 子目标2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与方法运用于网络工程实践;
l 子目标3 能够具有网络工程专业思想与工程意识,并将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运用于网络工程实践;
l 子目标4 能够具有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分析与测试、运行与管理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
l 子目标5 能够具备工程师所需的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责任感强,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一)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文化科技素质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哲学的知识与方法认识、分析社会现象,具有思辨能力与批判精神。
3.专业素质
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能够将网络互连、网络安全、网络测试、网络编程、网络规划与设计等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用于复杂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开发与部署、分析与测试、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识别与技术分析。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网络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网络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满足特定需求的网络系统设计、部件选择、工程实施流程或方案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网络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针对复杂网络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基于网络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网络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4.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守时、踏实、耐心,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规范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这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网络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5.身心素质
具有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团队协调或组织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根据需要担任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协同。能够就复杂网络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
具有扎实的外语和良好的文字功底,具备非常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语言,掌握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的知识,具备对各种软硬件环境搭配的深刻理解。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一定的文学、哲学、艺术、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一定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数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4.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数字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相关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信息安全、Web系统与技术、网络攻击与防护、Linux应用与系统管理、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框架编程技术、园区网架构与技术、企业广域网架构与技术、云数据中心技术、网络前沿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专业能力
1.职业基本能力
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较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具有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
(1)基础核心能力:
能够理解并遵守网络工程的相关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网络工程实践中承担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2)拓展核心能力:
具有主动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的拓展核心能力。
(3)延伸核心能力:
具有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等延伸核心能力。
(四)其它能力
具备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中、外文语言运用能力,具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具有建设开发队伍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具有了解软件研发与测试专业前沿理论和应用前景的能力。
(五)职业证书
可获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普通话证等资格证书。
(六)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附后)
三、修读要求
(一)学制学位学分
学 制:4年(弹性学制:3-8年) 学 位:工学学士
学 时:2476学时 学 分:167学分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的必修课、选修课构成。
(一)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31.1%)
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
1.通识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公共体育、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军事理论。
2.通识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包括“人文与地方文化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审美类”、“体育健康类”、“教师教育类”、“外国文化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类”等十大类。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至少选修10学分。学生需选修“人文与地方文化类”、“艺术审美类” 、“体育健康类” 、“创新创业类”、“四史类”至少各1个学分。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折合和冲抵通识选修课学分。
(二)学科课程(占总学分的8.4%)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三)专业课程(占总学分的44.9%)
1.专业基础课
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离散数学
2.专业方向课(必修)
路由与交换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Web系统与技术、网络攻击与防护、Linux应用与系统管理、创新创业基础(三)。
3.专业方向课(选修)
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框架编程技术、园区网架构与技术、工程数学、计算机专业英语、网络数据分析、企业广域网架构与技术、云数据中心技术、网络前沿技术、移动软开技术、计算机前沿理论、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四)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52.4%)
1.课程实践
德育课程实践、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实训、体育课程实践、美育课程实践、劳动课程实践。
2.实践环节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实习/实习支教、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实验教学、实习实训。
3.创新创业
论文或文学艺术作品发表、专著、编著或译著、发明及专利、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课外科技活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培训、创业训练、创业竞赛、创业实践。
4.素质拓展
外语能力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类培训(证书)、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文体比赛、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离散数学、路由与交换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Web系统与技术、网络攻击与防护、Linux应用与系统管理、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框架编程技术、园区网架构与技术